Design Thinking 的由來
關於一個思考的歷史
有許多歷史的紀錄方式- 以下兩圖都是2002成立的美國互動基金會的研究
- 原文的連結
- 以下是Google 翻譯的中文
我們需要欣賞一個概念的根源和起源才能真正理解它——我們需要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讓我們來看看設計思維是如何從對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中產生的,成為解決我們這個時代人類、技術和戰略創新需求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幾乎不可能列出導致當代對設計理論、過程和實踐的理解的所有影響因素。幾十年來,商業分析師、工程師、科學家和創意人士一直在研究創新背後的方法和過程。 設計思維的早期一瞥可以追溯到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儘管這些參考更多地是在建築和工程的背景下——這些領域正在努力應對那個時代快速變化的環境。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確實對戰略思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那時起,我們一直在尋找解決複雜問題的新方法。事實上,我們可以說,這場盛大的世界盛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在現代世界中從事管理、生產和工業設計的方式。讓我們逐個十年回顧一下設計思維的歷史,看看故事從那時起是如何展開的。
1960 年代:嘗試使設計科學化
在 60 年代,人們應用科學方法和流程來試圖了解設計的各個方面——例如,它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受什麼影響。
Nigel Cross——英國開放大學設計研究的名譽教授——在論文“設計師的認知方式:設計學科與設計科學”(2001 年)中揭示了 1960 年代初開始展開的鬥爭。Cross 強調了激進技術專家 Buckminster Fuller 的聲明,他在其中提到了“設計科學十年”:
“[富勒]呼籲以科學、技術和理性主義為基礎的‘設計科學革命’,以克服他認為政治和經濟無法解決的人類和環境問題。”
——奈傑爾·克羅斯
隨著進一步嘗試將該領域納入理性科學的目標,並最終使設計科學化,這場鬥爭在整個十年中一直在繼續。
“邪惡問題”一詞是創造出來的
在 1960 年代中期,霍斯特·里特爾 (Horst Rittel) 就設計中的問題解決主題進行了廣泛的寫作和演講……以至於他被稱為設計理論家,他創造了“邪惡問題”一詞來描述多維且極其複雜的問題。Rittel 特別關注如何使用設計方法來解決棘手的問題,以及這些方法如何影響當時許多設計從業者和學者的工作。
棘手的問題是設計思維的核心,因為正是這些複雜且多維的問題需要一種協作方法來深入了解人類的需求、動機和行為。
1970 年代:設計思維的原則開始出現
認知科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Herbert A. Simon 在其 1969 年的著作《人工科學》中率先將設計作為一種思維方式提及。然後,他在整個 1970 年代繼續貢獻了許多想法,這些想法現在被視為設計思維的原則。
眾所周知,西蒙談到了通過觀察進行快速原型製作和測試,例如,這些概念構成了當今許多設計和創業過程的核心,包括典型設計思維過程中的兩個主要階段。早在 1969 年,Simon 在《人工科學》一書中就談到了原型設計的主題:
“要了解它們,必須構建系統,並觀察它們的行為。”
——赫伯特·西蒙
人工智能領域的早期研究,例如 Herbert Simon、Allen Newell 和 Cliff Shaw 涉及國際象棋軟件的工作,也促成了對設計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的更好理解。
圖片由卡內基梅隆大學提供。
更重要的是,他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人類思維方式是否可以被綜合——這個話題在當今設計界非常流行。
Robert H. McKim,機械工程榮譽教授,在他 1973 年的著作《視覺思維經驗》中也提到了設計思維的概念。McKim 與 Simon 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最能被描述為藝術家和工程師——他將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視覺思維對我們理解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產生的影響上。McKim 的書揭示了用於解決問題的視覺思維和設計方法的各個方面。他強調左右腦思維模式的結合,以實現更全面的問題解決形式。他書中討論的想法最終支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設計思維方法。
1980 年代:觀察到以解決方案為中心的問題解決方案
1982 年,Nigel Cross 在他的開創性論文“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中討論了設計師如何解決問題的本質,繼續在設計思維界創造歷史。(請注意,不要將這與他在 2000 年代後期發表的類似標題“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的系列文章和論文相混淆)。在他 1982 年的論文中,Cross 將設計師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我們針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開發的與設計無關的解決方案進行了比較。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建築學院名譽教授 Bryan Lawson 也討論了他從一系列有趣的測試中收集到的見解。測試的主要目的是比較科學家和建築師在嘗試解決同一個模棱兩可的問題時使用的方法。
Lawson 對建築學研究生(即“設計師”)和理科研究生(“科學家”)進行了測試。他為每個小組設置的問題要求學生根據一套規則排列彩色積木——其中一些規則是學生不知道的。
結果如下:
科學家們 | 設計師 |
---|---|
系統地探索了每一種可能的塊組合。 | 快速創建彩色塊的多種排列。 |
提出了一個關於他們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的假設,以產生最佳的塊排列。 | 測試他們的積木排列,看它是否符合規則。 |
勞森得出的結論是,科學家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問題解決者,而設計師則是以解決方案為中心的。
設計人員選擇生成大量解決方案並消除那些不起作用的解決方案。Cross 認為這種以解決方案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是“設計師”解決問題方式的核心概念。根據克羅斯的說法:
“因此,設計活動的一個核心特徵是它依賴於相當快速地產生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對問題的任何長期分析。用 [Herbert] Simon 的粗俗術語來說,它是一個‘滿足’而不是優化的過程; 產生很可能是大量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中的任何一個,而不是試圖產生一個假設的最佳解決方案。這種策略已在其他設計行為研究中觀察到,包括建築師、城市設計師和工程師。
——奈傑爾·克羅斯,1982
1987:設計思維再次被比作建築
時任哈佛大學城市設計項目主任的彼得·羅(Peter Rowe)於 1987 年出版了他的《設計思維》一書。它著重於建築設計師通過好奇的視角處理任務的方式。
“這本書試圖塑造一個設計思維的概括肖像。一個主要目的是解釋與設計師們“尋找”的那些相當私密的時刻直接相關的潛在結構和探究焦點,發明或創造建築物和城市文物的目的。”
——彼得·羅(1987)
如您所見,設計思維作為一門學科的發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穿越了各個專業領域。這些不同領域的思想家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探索認知過程,直到設計思維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概念並進入自己的空間。
1990 年代至今
1991
人們普遍認為,IDEO 是將設計思維帶入主流的公司之一。多年來,他們開發了自己的客戶友好術語、步驟和工具包,並使那些沒有接受過設計方法學的人更容易理解這個過程。
1992
時任卡內基梅隆大學設計系主任的 Richard Buchanan 發表了《設計思維中的邪惡問題》一文,探討了設計思維的起源。在文章中,他討論了科學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到越來越相互隔絕的,直到它們最終成為自己的專業。他澄清說,設計思維是整合這些高度專業化的知識領域的一種手段,因此它們可以從整體的角度共同應用於我們當今世界面臨的新問題。
2004年
David Kelley 在斯坦福大學創立了 Hasso Plattner 設計學院——俗稱 d.school。自成立以來,d.school 就將設計思維的開發、教學和實施作為其核心目標之一,它為世界各地的設計思想家提供了巨大的靈感來源,包括我們在交互設計基金會的我們。
今天
目前,設計思維運動正在迅速發展——IDEO 和 d.school 等先驅者為其他人鋪平了道路。其他著名大學、商學院和具有前瞻性的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採用了設計思維方法,有時甚至會對其進行重新解釋以適應其特定的環境或品牌價值。
節目視頻成績單
對“邪惡問題”一詞的理解和使用也已經成熟,以人為本的設計先驅和像唐諾曼這樣的領導者現在更喜歡“複雜的社會技術系統”這個詞。在這裡,他解釋了我們的想法是如何改變的。
帶走
工業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突破了我們認為在技術上可行的界限。在當時發生的重大社會變革的推動下,工程師、建築師和工業設計師以及認知科學家開始關注集體解決問題的問題。
從 50 年代和 60 年代開始,設計思維從這種混亂的渾水中出現——或者,我們應該說,融合了。這一過程開始結合我們時代的人力、技術和戰略需求,並在幾十年內逐步發展成為當今領先的創新方法。設計思維繼續在廣泛的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並且仍在該領域的前沿探索和增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